北京正观美术馆成立于2013年11月,是北京市文化局主管、北京市民政局备案的民办公益性美术馆,以收藏、展示、陈列、交流为手段,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中国书画艺术。由正观美术馆创办和运营,北京优思创意教育机构和US. ARTS and Design Academy为其战略合作伙伴的正观少儿国际美术馆将于近日开馆。
据正观少儿国际美术馆馆长孙志中介绍,该馆第一个馆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核心区,开馆时将举办首届美国儿童绘画展,此后会推出一系列国际少儿创意展事和交互活动。
记者:如何看待中外儿童美术教育的差异?
孙志中:首先,我们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教育历来缺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关于美,尤其是对美的视觉表达的教育并不系统。因为中国人讲究内修,无论儒、道、释,追求的是内在的修养,而对外在的美有所忽视。到了近现代,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一些美学家借鉴了西方审美教育理念,力倡中国的现代美学教育,代表人物有朱光潜、宗白华、王国维等,可以说从那时起中国的现代美学教育系统才开始形成,至今大概有100年的时间。而西方的美学教育,可以说从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就已经平民化了,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融入社会生活,杜尚之后,西方人更加信奉人人都是艺术家。而在中国,人们的生活离艺术太远,大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小到招牌、服饰、家居,中国人在生活中缺乏一些基本审美判断,又把艺术放在高高在上、与己无关的位置。近几年素质教育受到重视,很多中国儿童其实是没有学习到绘画的审美真谛,虽然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会送孩子去绘画班,希望孩子们能全面发展,但往往走偏,舍本逐末学了一些程序化的绘画技术,不能致用,也无益于创造力的提高。
记者: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孙志中:现在大部分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心里的动力模型大概有两种。第一种是应试,认为孩子学了绘画、音乐,对他将来考大学有帮助。第二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这个“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很机械、很僵化的,是“伪素质教育”。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会下棋、会唱歌、会画画,掌握了这项技能,素质就提高了。其实并不尽然。这些“能力”会对提高素质有一定帮助,但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意识的启发和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
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是性格发展得很健康,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第二是创造力的启迪,我把创造力的核心定义为创意的形式和表达。其实在儿童阶段,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在创造力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但为什么到了成年,差距就变大了?因为中国的教育批量生产出来一些高分低能的人,创造力被相当程度地抹杀了。
记者:正观在美术教育上如何避免上面的问题呢?
孙志中:我自己的孩子和侄子都接受过这种业余的美术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能画得很像。但是这类美术活动更多强调的是绘画性,就是看你画得像不像。我到国外去考察,在美国的幼儿园,绘画老师跟孩子有互动,而且是在尊重孩子思想的前提下进行互动。例如,如果让中国的孩子画爸爸,估计10个孩子画出来的都是他爸爸的真实形象。但是让美国孩子画爸爸,他画的是自己的内心。有的把爸爸画成一只老虎,有的把爸爸画成一棵大树,把爸爸的血管画成树根,手臂画成一个树枝和树叶,这就是爸爸在他心中的那个形象。西方的孩子会用很多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很奇妙,表达的技能也不差,所以特别有意思。
我们办少儿美术馆,首先就是要引进一些西方的儿童绘画与中国的孩子交流,然后配合做一个美术学校,学校也准备在今年9月开学,目前聘请的几个美国老师已经到北京了。他们把美国教孩子画画的方法介绍到中国来,希望对国内的美术教育有借鉴作用。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美术学校在教育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孙志中:我们与一所美国艺术学校合作,名叫US.ARTS and Design Academy这所学校在美国已经开办了20年,目前有10个分校,我去考察了他们的几个学校,看到了他们的教材、教学方法,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孩子创造性的激发与表达,而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并形成了一套体系。比如,他们也会有绘画性的训练,就是什么是形、什么是空间、什么是透视。但他们不只是教这些。同样一个题目孩子们能画得五花八门,老师都说超出了他们的预想。西方在尊重孩子个性、培养孩子个性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们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到中学的学生。如果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改变的话,我们估计高中学生很难招到。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最适合创造力的开发。在幼儿园和初中阶段我们希望不是以功利性为目的,而是创建一个真正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平台。招高中生会有功利性,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想去国外留学,而有较强的画面表达能力,才更容易得到国外大学的青睐。西方的大学很注重学生的能力,如果你给他们提供作品集的同时,还可以把你的想法用文章、用文字写出来,甚至用图像、图式来描述,那么,西方大学会认为这是你有能力的表现。
记者:少儿美术馆和美术学校之间会有哪些互动?
孙志中:它们开设在同一座楼里。开馆之后,首先会把美国US.ARTS和谷歌Google合作的儿童绘画作品拿过来展览。这次展览展出美国两三岁到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共400多幅绘画作品。我们欢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看,了解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绘画之间的差异所在。事实上,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性愈加明显。到了一定年纪,中国孩子的绘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缺乏创造力——作品开始千篇一律。此外,这座美术馆会不断展示US.ARTS学校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不断组织国际间的少儿绘画交流。少儿美术馆完全是公益性质的,我们不会用这座美术馆去赢利,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我们愿为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