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所以留下了“清明节”,国人踏青扫墓,祭奠故人,缅怀先贤的传统。在北美地区的墨西哥也有一个类似于我国“清明节”的祭祀节日他们称其谓“亡灵节”,其时间在每年的11月的1日至2日,它与西方的“万圣节”极为相似。“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
在“亡灵节”,墨西哥人总要聚集到墓地去追思那些逝去的家庭亲人,据说是因为只有这两天,天堂的大门才洞开,逝者的灵魂得以返回人间。 在这天主教和当地阿兹特克人信仰风俗相融的节日中,活在人间的亲人们备妥了丰厚的食品佳肴、饮料甚至小孩玩具与逝者共餐分享。11月1日,墨西哥人又称为“幼灵节”,家人们回忆不幸夭亡的小天使,墓地上装饰着漂亮的玩具和气球;11月2日为“成灵节”又称“万灵节”,主要供奉追思成年人。这是墨西哥的国定假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墨西哥的“亡灵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不但成为带有墨西哥民族特征的文化现象,也表现了墨西哥人的价值与哲学观念。墨西哥人是从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学中继承了这种对生命的看法,因此,他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人们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甚至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意在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正是在这种习俗观念的影响下,墨西哥人眼中的“骷髅”并非是狰狞可怕的,他们热衷于一切与“骷髅”相关的装饰艺术。骷髅玩偶、骷髅木雕、骷髅浮雕、骷髅橱窗模特,“骷髅”遍布着墨西哥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亡灵节”这一天,墨西哥人还会用各种各样的花朵将骷髅装饰起来。这些骷髅不像我们传统观念里的那样阴暗,而是色彩斑斓、手舞足蹈、滑稽可爱的,墨西哥的骷髅是世界上最快乐的骷髅
在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艺术教育项目中,来自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的墨西哥外教将带我们走进一年级的课堂。她将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向小朋友们介绍墨西哥“亡灵节”的文化习俗。通过对中西文化不同视角的比较方法,让孩子们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并感受由于不同历史、地域风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留给我们的不同表现语言。
课堂中外教老师耐心地为小朋友们讲解骷髅的结构,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各种材质在画板上拼贴出具有中国味道的墨西哥骷髅!都说墨西哥的骷髅是世界上最快乐上午骷髅,那么小朋友的骷髅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骷髅啦!让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们完成的作品吧。
谢宁想小朋友用明朗的线条来塑造骷髅的外形,并用为数不多的几块面积做成了骷髅的五官。那一双红红的眼睛煞是可爱,彩色的牙齿被紫色的线条连接起来,整幅画面简洁却又不显得简单。骷髅的周围又被各色的花朵环绕着,整幅画面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牛赞茗的这个可爱小骷髅像极了非洲木雕或是复活节雕像上的形象,小骷髅的表情怒目而视,透出一股威严而神秘的气息。再加上小朋友无意识的采用了对称的手法,整幅作品又充满了装饰性和美感。
刘佳蕴小朋友的这幅作品色调明亮很容易吸引观者的眼球。两只大大的像橘子般的眼睛,以及四颗绿色的牙齿可爱极了。中部本该是鼻子的部位小朋友用各种颜色拼贴成了与众不同的三角形。名字的部分更是别出心裁,分别运用了线条拼贴和阴刻两种手法。
范亦乔小朋友用两个块面来拼贴出骷髅的主要部分,并以线条作为装饰。在小朋友的想象中,骷髅居然长出了短短的头发,实在是太可爱了!
刘天悦小朋友这个可爱的骷髅一看就是女孩子的作品,用两朵花来作为骷髅的眼睛,用爱心作为它的鼻子,骷髅的头顶上还有两个大大的蝴蝶结。画面右下角的那只红色的蝴蝶极具立体感,好像是刚刚从画面外部飞进来一样!
王思齐小朋友的作品以为数不多的几种颜色作为基调,却不显得单调乏味。除了轮廓准确外,五官的刻画也十分的有趣——凸出的眼睛里似乎有两只黑色的小兔子,心形的鼻子,用蓝色线条分割的牙齿,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